登录
注册
林草网群 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
 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综合动态 > 正文

万象“耕”新 | 早稻插秧忙,城央披“新绿”!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海珠湿地
专业号:海珠湿地 2024/4/19 10:40:26

春回大地农耕忙

不负春日好时光

 

图片

 

 

 

 

图片

 

初春时节,万物复苏,

在占地1100公顷的“巨无霸”城央湿地内,

昆虫忙碌地穿梭在绿叶与花朵之间;

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弋,激起层层涟漪;

鸟儿筑巢育雏,繁衍生息,忙得不亦乐乎。

这里,是一幅生物多样性的春日画卷,

也是春耕春种的舞台。

 

图片

 

近年来海珠湿地持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修复工作。2019年起,海珠湿地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手,合作开展“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”。

 

增益水稻田生态系统

图片

 

图片

生物多样性修复项目三大板块

 

其中,湿地二期合流津区域经过专家实地考察、充分论证、大胆探索,创新性的引入增益水稻田生态系统,为鱼虾蟹类、两栖类、底栖生物提供宜居宜游的生存环境,也为鸟类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,是一个健康循环的天然“食堂”,对重建海珠“五素同构”的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构架具有重要作用。

 

1

还通道于鱼

 

增益水稻田将传统稻田从经济功能转变为保护功能,把人走的“耕道”变成生物生存、隐蔽的“鱼道”,联通主要河网水系,以潮汐补给养分,形成动物生活和通行的生态廊道

 

图片

 

2

还生境于鸟

 

海珠湿地位于国际水鸟迁徙廊道,设计围绕水鸟食、栖、安全、起降行为模式进行设计。

 

图片

 

垛基果林湿地延续独有的“垛基果林”空间,将单一果林变“四季百果林”,全年为各类生物提供食源构建本土水生动物基因库,完整昆虫、果实、鸟类、水生动物、底泥的之间的生态循环

 

3

还家园于城

 

缔造人鸟共同家园,隐蔽式探索栈道解决“人进鸟退”的困局。设计从岭南木窗花格获得灵感,根据视角控制实现隐蔽行踪却不遮挡景观的效果,市民可近距离观察鸟类栖息、繁育、补食的场景。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经过持续监测,海珠湖和湿地二期鸟类种类和数量整体都有所增加。目前,海珠湿地植物种类增加至835种,鸟类种类增加197种,昆虫种类增加738种,城央再现鱼鸟成群的壮观景象。

图片

图片

海珠湿地增益水稻田在修复生态系统的同时,

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自然教育场所。

 

图片

 

当代青少年已很少关心和思考

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?

什么是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?

一粒米有怎样的前世今生?

 

图片

体验农耕的

充实和快乐!

 
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

选种播种、秧苗插秧、

除草除虫、灌溉施肥、

出穗扬花、收割打谷

清塘捕鱼......

每一步都传承着农耕智慧

每一次都充分锻炼动手能力

 

图片

 

眼下正值早稻播种时节

大片野趣的增益水稻田

进入了插秧环节

根据水稻种植和生长周期

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联合各大教育机构

开展各式各样的农耕课程

 

图片

水稻冷知识

南方水稻播种时间分为早稻、中稻、晚稻三种,其中早稻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,中稻在每年的5月上旬,而南方晚稻在早稻收割之后进行播种。

图片

 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小伙伴们收割自己种下的水稻,

丰收的快乐只有自己动手才知道~

 

通过农耕课程及自然教育活动,希望让青少年们能够了解到湿地生态修复的价值及意义,进一步传播保护自然、留住湿地的生态理念。

 

点击下方图片链接

报名农耕自然课程↓↓↓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纸上得来终觉浅

绝知此事要躬行

4月的周末,带着孩子一起

化身大小农夫,走进海珠湿地

尽享田园野趣吧!

 

图片

END

图片

阅读 987
专业会员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
 

主办单位:关注森林网

京ICP备05067984号-58
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